關於米老鼠,我想無須多加介紹,大家早已經十分熟悉他的樣子,至於「太空飛鼠」,現在的小孩們就不見得聽過了。不過,我相信五、六年級的朋友們對於這個來自外太空的英雄人物,一定都還留有印象吧!然而究竟是米老鼠比較偉大,還是太空飛鼠比較偉大呢?這個乍聽之下有點無聊的問題,其實是值得去探討的,為什麼呢?
曾有人說過,若是沒有太空飛鼠,米老鼠將不復存在。沒錯,當年如果不是太空飛鼠的適時出現,米老鼠是無法像現在這樣聞名全世界的。
四零年代初期,當太空飛鼠剛剛被創作出來之際,米老鼠受歡迎的程度正在走下坡,人們已經不再到戲院看米老鼠的動畫影片,因此迪士尼打算放棄製作新的米老鼠動畫。就在此時,大家漸漸愛上了太空飛鼠,並願意到電影院去觀賞太空飛鼠的動畫影片;而為了能看到太空飛鼠卡通,觀眾必須要先觀賞米老鼠卡通(這是戲院的影片搭配策略)。正因為如此,迪士尼認為米老鼠將會再度受到歡迎,所以便繼續製作新的米老鼠動畫,而打消了停產的念頭。所以說,太空飛鼠救了米老鼠!同場加映:太空飛鼠卡通影片:Cat Alarm (1961)
還有更多關於太空飛鼠的介紹都在《飛呀!科學小飛俠》一書裡。
加入書籤:
問題一:大力水手卜派的作者是誰?
問題四:卜派養的狗叫什麼名字?
問題八:難道沒有關於卜派的電影嗎?

昨晚跟同事們到華納威秀看「衝擊效應(Crash)」, 觀賞之前就對它期待頗大。看完之後,果然不負所望。
我和「湯姆歷險記」的初次邂逅來自電視卡通。1981年,中視播出日本卡通「湯姆歷險記」(トム・ソーヤーの冒険),共49集,當時的我深深被這部卡通吸引著,幾乎每一集都不放過。
湯姆的死黨哈克在湯姆和工人的幫助之下,在大樹上建造了一座堅固的樹屋,而我也曾夢想能夠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樹屋,在這個小小天地裡面,我可以邀請三五好友小聚談心,一同編織未來的美麗遠景。
很高興看到商周此次所出版的「湯姆歷險記」中文全譯本,完整地呈現原著裡的每個細節,比起坊間的一些簡明版本更加地原汁原味;而自以為對湯姆的經歷熟悉非常的我,在閱讀這個版本時,仍覺得津津有味、充滿驚喜!
密西西比河連接美國南北,是通往美國西部的橋樑,早期的拓荒者與旅行家皆會沿著此河跋涉而上,然後尋找通往邊疆的路徑,而馬克‧吐溫的少年時期就是在此地度過;因此他的作品裡常會出現遼闊的草原、發達的農業、純樸的人們、小河蜿蜒的麥田和玉米田,以及湖泊和山丘等景緻,而這些皆是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優美風光。
「科學小飛俠」自70年代初期問世以來,曾經多次被重新配音為英文版本,進軍西方的卡通市場。包括了1978播出的「星際戰役 (Battle ofthe Planets)」、1987年播出的「G力量:太空守護神 (G-Force: Guardians ofSpace)」,與1996年播出的「鷹騎士 (Eagle Riders)」。
另外,美版的故事背景也從原本的地球擴張到外太空的許多星球上(難怪片名會叫做星際戰役),而為了讓畫面連戲,法蘭克還找美國的動畫公司繪製了一些外太空與其他星球的畫面安插於片中;不過好笑的是,即使劇情交代科學小飛俠被派往其他行星,觀眾卻仍然看到鳳凰號飛翔於藍色的天空前。
由於「7-Zark-7」這個角色是被額外加進去的,因此在畫面上,它與科學小飛俠之間並沒有辦法有太多的互動;在我的記憶裡,好像只有過一回,出現了兩個背影形似鐵雄與珍珍的人去拜訪過「7-Zark-7」,此外它幾乎沒有跟科學小飛俠有過任何實體上的接觸。對了,「7-Zark-7」並不是孤單一人喔,它的身邊還有一隻機器狗「1-Rover-1」陪伴著它。
1986年,美國的「特納廣播(Turner Broadcasting)」向「山帝˙法蘭克製作公司(Sandy FrankProductions)」買下了「科學小飛俠」首部曲在美國的播映權,並交由福瑞˙賴德(FredLadd)負責重新製作。賴德在60年代晚期曾為「樂一通(Looney Tunes)」與「貝蒂寶(BettyBoop)」的黑白動畫進行彩色化的工作。賴德將首部曲中的85集(包括日版的第1~80集、第82~85集,以及第87集)重新剪輯製作,以「G力量:太空守護神 (G-Force: Guardians ofSpace)」為片名(一般簡稱為G-Force)在美國上映。這一系列的美版「科學小飛俠」裡,有14集(包括日版的第13、19、20、28、29、34、38、50、56、64、66、78、82和第85集)是「山帝˙法蘭克」版本的「星際戰役」裡所沒有出現過的,而且「G力量」也保留了大多數的暴力畫面。
1996~2001年,「CartoonNetwork」頻道曾多次播映「G-Force」卡通影集,讓新生代的兒童觀眾有機會接觸到這些曾在70~80年代叱吒地球的英雄人物,雖然他們所看到的並非正統且完整的科學小飛俠故事,不過如今資訊發達,日本原版的DVD在美國也可以買得到了,不知道那些看重新剪輯過的美版科學小飛俠卡通長大的人,若是有機會可以看到原始的版本,會不會大吃一驚呢?
1970年1月22日出生於美國奧勒岡州的亞歷士‧羅斯,從小就是個標準的科學小飛俠迷,長大後的他,以高度光影變化的立體感表現技法,為美版的科學小飛俠漫畫繪製了一張又一張震撼人心的彩色封面。事實上,在很久以前,我就已經十分欣賞亞歷士‧羅斯的作品,他十分擅長營造超乎想像的空間感,在他筆下所呈現出來的畫面,經常為我帶來視覺上的驚訝與感動;尤其是他筆下的科學小飛俠,每一張都讓我愛不釋手,也因此,我特地選了他的作品來做為我這本書的封面,期盼能引起更多同好的共鳴。
昨天行經西門町的國賓戲院,突然被正在放映的電影預告片給吸引了。這部電影叫做「空中危機(Flightplan)」,是Jodie Foster的新作。










